云南新华职业技术学院

0871-6821 1888

选学校 实地考察很重要
您的当前位置:云南新华职业技术学校 > 招生简章 > 基于多维度评价指标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基于多维度评价指标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和“高招”到底是怎样影响基础教育的,谁才是最终的指挥棒?高考制度改革的问题之所在到底在哪里,如何破解?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曾长期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参与清华大学的招生工作,他在亲身所历、所思中意识到,不能再让高考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唯一的维度指标,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中学的人才培养和大学的人才选拔,严重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个性发展,必须建立尽可能全面的、多维度的评价选拔指标体系。在这篇长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关于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建议方案,愿为有关部门的政策制订提供一定的借鉴。 ——编者

  ■王殿军

  谢维和教授近年来关于高中新定位的文章引起了关于高中教育问题的热烈讨论。2012年,谢维和教授又发表了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文章,触及高中教育改革深层次的问题。每每提到高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和诟病,大家总会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谢维和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高考必须有,也必须改,这是客观事实,问题是如何改革”,他从对两个“兼顾变量”的分析出发,提出高校的三种入学形式,很有启发意义。

  “入场须知”

  区分“高考”与“高招”

  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概念:“高考”与“高招”。在本文中,“高考”是指每年举行一次的“普通高等学院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而“高招”是指每年高校组织的招生工作,包括保送生招生、自主招生、特长生招生、国防生招生、完全按照高考成绩进行的招生等。人们很容易把“高考”和“高招”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这并不奇怪,因为在我国的高校招生中,高考分数几乎成了唯一依据。

  作为大学入学选拔性考试的高考本身已经非常成熟,在严谨性、科学性、公平性、公信力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受。“高招”完全依赖“高考”成绩才是问题关键之所在。高考成绩依然要作为高校招生最重要的、具有基本底线功能的维度指标。但是,我们不能再让高考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唯一的维度指标,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中学的人才培养和大学的人才选拔,严重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要为高考减压,不能让高考成为独木桥、单行道,不能让高考分数作为高校招生唯一的依据。

  高校招生制度毫无疑问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现行的高校招生基本完全按照高考成绩这个唯一的指标进行选拔,由此导致了高中教育过度追求分数,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甚至偏离了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制度是公平有余、合理不足。公平的地方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合理的地方就是这一制度的执行不利于中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利于高校的人才选拔、不利于国家的人才培养。

  “特别提醒”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必须首先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本文所说的高校招生制度是指一切与高校选拔和录取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包括“高考”和“高招”。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难点在哪里呢?

  从高校的角度而言,他们特别希望中学能培养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毕业生,特别希望能选拔出真正优秀而富有培养潜质的拔尖人才苗子。但是,我们现在除了能为大学提供高考分数之外,无法为大学再提供任何其他具有公信力、权威性、科学性的选拔和评价指标,这使高校选拔学生时除高考分数之外无其他指标可用。

  从中学的角度而言,既然高校招生选拔只看高考分数,自然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高考的准备上,“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也无可厚非。中学也没有能力或积极性去为高校招生创造更多的维度指标,因为如果缺乏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大学认可的前提,这样的创造是纯粹的冒险。

  我们认为,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必须是:制度设计改革率先进行,高校和高中统一认识,高中学院先走一步,高校紧随其后配合行动。

  选拔性工作应该具有目标导向性原则,应该由选什么人来决定如何选人。不同的高校应对自己有不同的定位,应对生源有不同的要求。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必须把选拔学生的评价指标由一维变为多维,根据自身对生源的要求确定对不同维度的评价指标的考查权重。每年的高考由一次变为两次或者多次,把个别科目的考试由选拔性考试变为水平性考试,实现社会化、常态化。此外,高校必须认真研究基于多维度的学生评价选拔方式,在多维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选拔人才的科学、公平、效率和安全的目标,确保高校招生制度的公信力。科学,即选拔目标与选拔方式应该一致;公平,即公众认可度高,具备公信力;效率,即高校和高中的投入与产出要高度匹配;安全,即选拔环节要做到独立、不受干扰。

  我国的高等学院,多年来仅仅依赖高考成绩选招学生,缺乏多元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为了真正实现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各高校应该尽快投入人力进行研究,建立起各个高校独立而有特色的学生评价机制和选拔机制,最终形成基本固定的模式,必要时可以充分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综合评价选拔学生的经验。


成才热线:0871-68199933

Copyright © 北京朗杰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0008130号-1
公安备案号:53011202000924
本站所有资讯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990531595
报名咨询电话:0871-68199933
版权所有:北京朗杰科技有限公司